扫一扫 你将惊喜不断
新闻中心
精品推荐
保障房助推70万农民就地城镇化
作者: 发布日期:2014-12-3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次数:2363

本报记者 王睿 通讯员 董知行 张鹏辉

 

离家不离乡 保障房与就地城镇化完美结合

 

场景一:11月21日,天不亮,空港新城小寨村村支书查光义就开始张罗,叫村民代表一起去看即将入住的安置房。自从2012年整村征迁后,只要是有机会,他就叫上乡亲们来到新家所在地,看看房子盖的怎么样了。包括查光义在内,5000余群众即将入住空港新城空港花园社区。“这里是活动广场,周围还有医院、银行、超市,不远的地方还有幼儿园、小学,明年幼儿园就能开学。”原来沙盘上的建筑都在变成现实,这让查光义感到很欣慰:“比起原来的老村子,这里的生活肯定更舒坦。”

 

在西咸新区新型城镇化启动3年之后,包括查光义在内的数万农民离家不离乡,已经或即将入住窗明几净的新房。他们正是西咸新区保障房建设的最初受益者,也是西咸新区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

 

10月20日,秦汉新城保障房项目渭柳佳苑一期36栋1759套保障房建设完毕,开始群众安置回迁工作。园林式的居住区实现了水、电、气分户计量控制,宽带、电视、电话系统入户。室内卫生间、厨房贴瓷,住户不须装修即可入住。小区内物业管理、幼儿园、地下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注重突出尊重人的行为模式、强调人车分流等规划理念,成为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新街坊。

 

“新区范围内有70万农业人口,居住条件普遍较差。我们在2012年新区成立之初,就将保障房建设与区内农业人口城镇化相结合,改变以往简单让农业人口迁入城市居住的做法,提出要让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总规划师李肇娥点出了西咸新区保障房建设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核心所在。

 

正是在这种理念下,西咸新区全力推动保障房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54个保障房项目已竣工或基本建成35561万套,已分配入住3000套,累计完成投资110亿元,成为西咸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载体之一。

 

农民变市民 住在城市“白菜心”

 

场景二:走,空港一日游去!”10月,阳光正好,空港新城组织部分征迁群众沿着宽敞开阔的自贸大道、正平大街等主干路网,参观了正在建设的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商务中心、航头大厦等重点项目,以及空港花园社区、阳光里安置社区等生活配套项目。站在空港花园社区,望着即将入住的新家,空港新城窦家村一位征迁村民兴奋地说:“原来还担心不知道以后会被安置到什么角落,没想到以后我们就生活在空港新城的白菜心里,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圆通速递等大项目、大企业就在这附近,不愁这里发展不起来。”

 

选白菜心一样的好地段盖保障房,这在很多城市是不敢想象的,以至于选址偏远一度成为人们诟病保障房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西咸新区恰恰为自己的首批城市居民选取了城市最核心的、最先发展地段,将保障房与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来实现他们的安居梦想。

 

“自贸大道是空港新城航空物流枢纽板块的主干道,最近我们刚刚获批的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就在这条大道上,未来这里也将是空港新城探索临空型自贸区的主战场,可以说这里是未来空港新城核心中的核心。把空港花园社区安居房项目放在这里,就是要让为新城发展作出牺牲的老百姓们,能够最先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空港新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贺键说。

 

这样的选择在西咸新区比比皆是:在沣东新城,2013年已经入住的安置小区启航佳苑就在地铁出口处,出门便是汇聚宜家、大明宫建材城、华人万象城等商业巨头的三桥商圈;在沣西新城,保障房项目同德佳苑仅于西咸信息产业园一路之隔,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大型企业已落地于此,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陕西发展信息产业和年轻人创业的新高地……

 

高标准建设 享受绿色城市生活

 

场景三:“没想到保障性租赁住房能盖的这么好,有太阳能热水、地辐热供暖,连路灯都是太阳能发电的,小区里还有雨水花园。”9月29日沣西新城同德佳苑(一期)保障性租赁住房入住,108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即将投入使用,这是西咸新区首个建成入住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经实现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双重覆盖。11月12日,50位沣西新城高桥街办村民代表在参观了同德佳苑和沣润和园安置小区后,对新城未来的发展有了切身体会和更加深刻的印象:“据说,以后我们的安置房就按这个标准建哩!”

 

如果说基础设施的配套是一种基本需求的化,那么对绿色生活的追求则从一开始就融入新市民的生活中。告别绿色的田野,走进的不是钢筋水泥森林,而是与自然共生的绿色社区,对于即将成为新市民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个更高层次的转变。“我们在沣西新城所有保障房项目上,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采用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地辐热采暖、外墙外保温等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雨水利用上,沣西新城所有保障房小区的雨水经过雨水花园的渗透、过滤后,再经过排水管道流向绿廊,再次渗透、过滤、让自然与社区融为一体。”沣西新城管委会建设环保局副局长李宇超介绍说。

 

在保障房建设中,西咸新区通过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沣西新城沣润和园、康定和园等小区获一星级绿色建筑标识、沣东新城芊域溪园小区获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目前新区20%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未来将逐步达到所有保障性安居工程均做到绿色建筑标准。

 

杜绝贫民窟 构建多重保障

 

场景四:12月1日,崇文塔景区碧空如洗,景区保洁48岁的温艳玲在景区里来回检查卫生:“今天天气好,来游玩的人多,都是附近的村民来休息、锻炼。”两年前,温艳玲还是崇文镇崇文村的一名村民。自从泾河新城启动建设后,崇文村被整村征迁后,温艳玲就参加了泾河新城举办的就业培训,并被推荐到崇文塔景区当保洁。“新城给我们都交着养老保险,现在一个月能挣近一千多元,还能照顾家里人,比原来种地划算。”而距景区10分钟左右的路程,就是明年温艳玲即将回迁的崇文安置社区的新家。这是个可容纳4万余人的大社区,除了每人40平方米居住用房之外,还有每人10平方米的商铺,作为村民回迁后的收入来源之一。今年9月,社区内的崇文中学已经开学,幼儿园、小学、医院等配套设施正在建设。等温艳玲回迁时,就能享受同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对于面向中下收入层次的保障房,人们总是禁不住要问,他们的日常生活如何保障?对于这个问题,西咸新区从一开始就准备好了答案。“目前,泾河新城已经完成了原崇文村失地农民的户籍转换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部人员实现了由农业户口到城镇居民户口的转变,初步建立了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泾河新城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对于城镇化浪潮中的农民来说,保障房不仅仅是一个容身之所,他们在享受医疗、教育等城市公共配套的同时,也在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进步,最终实现人的城镇化。

 

在西咸新区,一种新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在被实验:兼顾农民、失地农民和城镇居民于一体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年满16岁以上未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的被征地人员全部纳入保险范围;改善转户居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享受与城镇学生的同等待遇;科学合理布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保障转户居民及其子女享有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搭建农民培训和就业服务平台,就地转化农村劳动力,安置失地农民就业……

 

更为重要的是,在完成户籍转换后,由村委会牵头负责,通过自愿参股等形式,聚集村民手中的闲散资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筹建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实行人人参股、年年分红,创新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彻底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

分享到:0
上一篇:西安列入国家首批划界城市 给大城市修一道 下一篇:住建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将可与国有土地混用
合作伙伴